議題背景
本研究在探討視覺訊息(visual
signal)在種間辨識(species reognition)中所扮演的角色。種間辨識意旨物種在辨識同種及與自身種類擁有相近特徵之物種。
由於斑馬魚是一個外在性狀高度變異的群集(community),常被提出並討論視覺訊息對斑馬魚在種間辨識的影響,且斑馬魚取得方便、飼養容易、胚胎發育快速、可控制交配條件且交配行為易觀察,因此我們能藉由野生型斑馬魚與螢光魚之間的互動,來推斷視覺在種間辨識中所扮演的腳色。
視覺訊息作用於種間辨識的範例─馬拉威湖的慈鯛
馬拉威湖的慈鯛在過去一百萬年來,從一個共同祖先,演化出了超過500種的慈鯛,這些慈鯛具有複雜的體色多樣性,而體色是一個影響慈鯛種內擇偶的重要因素。雄性慈鯛的顏色影響雌性慈鯛伴侶的選擇和種間辨識,P. callainos、P.
lombardoi、P. zebra“gold”和P.
zebra“red dorsal”四種慈鯛的雌性都偏愛與自己同種的雄性慈鯛交配,在文獻中提及,就算沒有與自己同種的慈鯛存在,雄性慈鯛依舊會選擇與自己體色最相近的慈鯛交配,由此可知視覺訊息對於種間辨識而言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腳色。
不同文獻的觀點
Snekser et al.(2006)提出的觀點─偏好與群體組成條件有關
Ø 將相同性別的野生型斑馬魚和基因轉殖型斑馬魚放置於同一魚缸,
兩者皆偏好與相似的表型群聚。
兩者皆偏好與相似的表型群聚。
Ø 在不同性別的選擇上則是兩者皆偏好螢光色的個體群聚。
Owen et al.(2012)提出的觀點─僅提出斑馬魚偏好紅色
Ø 野生型斑馬魚能透過視覺訊息,辨識出來自於紅色螢光魚的紅光,
並偏好與之交配。
並偏好與之交配。
Ø 較鮮艷的顏色能增加交配的機率。
Ø 對飼料顏色的偏好(紅色)影響對伴侶的偏好。
Ø 由於雄性斑馬魚祖先體色偏向紅色,固雌性偏愛與紅色的雄性交配。
實驗設計
配對實驗─檢視體色是否會影響魚隻的配對
1.將實驗用的魚隻(包含雄雌魚)放入裝有黑色隔板的繁殖盒。
2.放置暗室,使魚隻於實驗時能受到光刺激。
3.抽離隔板,觀察魚隻互動並記錄。
偏好實驗─檢視魚隻對異性體色的偏好(♀對♂)
1.將雌魚放置於中央區域,雄魚放置於兩側魚缸,等待5分鐘使其適應環境。
2.同時將4片黑色隔板抽離。
3.持續觀察魚隻的互動10分鐘。
4.將雄魚互換位置再做一次實驗。
實驗材料
配對實驗
Ø 生物材料:實驗魚隻、蘚苔
Ø 硬體材料:黑色隔板、5w LED燈具、廢紙箱(遮光用途)、
18.5×17.5×35 魚缸(長×寬×高,單位:cm)
Ø 紀錄器材:SONY HDR-PJ760v、SONY 腳架
偏好實驗
Ø 生物材料:實驗魚隻
Ø 硬體材料:30×15×24 魚缸(長×寬×高,單位:cm) ×3
黑色隔板 各尺寸×6、15×15 浪板(單位:公分) ×4
14w T5燈具(白)
Ø 紀錄器材:SONY HDR-PJ760v、SONY 腳架
現象分析與推測
配對實驗
現象一:追尾
費洛蒙對生物間的訊息傳遞十分重要,且會影響主導地位、個體辨識、求偶、交配行為。(Gerlach ,2006) 雄性的求偶行為會被雌性散發出的費洛蒙觸發。(Spence
et al., 2008)
現象二:不排卵
雌性彼此的費洛蒙會抑制對方排卵,若配對前四天與其他雌性飼養於同一空間,其所產生的有效卵之卵量會明顯減少。(Gerlach ,2006)雄性散發出的費洛蒙會使雌性的有效卵量提升、使卵的品質提升,且會刺激雌性排卵。(Spence et al., 2008);為了確保實驗前魚隻皆無交配經驗,我們將斑馬魚、螢光魚雌雄分開養殖,由上述文獻資料推測實驗的結果之所以沒有排卵(預期結果),可能與費洛蒙有關。
偏好實驗
在Graber
et al.(2015)中提及1.交配時偏好稀有表型,在演化上可促進表型的遺傳多樣性。2.罕見表型的雄性相較多數表型的雄性擁有實質的生殖優勢。3.雌性在選擇交配對象會偏向稀有表型的雄性。預期結果應該是野生型雌魚偏好螢光型雄魚,但此實驗的統計結果卻為野生型雌魚偏好野生型雄魚,此結果與預期的不符。
雌斑馬魚偏好與同性共游。 (Etinger et al.,2009),將相同性別的野生型斑馬魚和基因轉殖型斑馬魚放置於同一魚缸,兩者皆偏好與相似的表型群聚。(Snekser et al.,2005),在不同性別的選擇上則是兩者皆偏好螢光色的個體群。(Snekser et al.,2005),藉由文獻推測實驗結果之所以偏好野生型,可能是因為實驗材料中的野生型雌魚無法靠視覺分辨對方性別,因而偏好與其同樣表型的魚隻。
引用文獻:
Vanessa C. K. Couldridge and Graham J. Alexander.
2002. Color pattern and species recognition in four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ofLake Malawi cichlid. Behavioral Ecology, 13(1):59-64.
Jennifer L. Snekser, Scott P. McRobert, Caleb E.
Murphy & Ethan D. Clotfelter. 2005. Aggregation Behavior in Wildtype andTransgenic Zebrafish. Ethology , 112: 1-7
M. Aaron Owen , Karl Rohrer, Richard D. Howard.
2012. Mate choice for a novel male phenotype in zebrafish, Danio rerio. Animal
Behaviour, 83(3):811-820
Gabriele Gerlach. 2006. Pheromonal regulation ofreproductive success in female zebrafish: female suppression and maleenhancement. Animal Behaviour , 72(5):1119-1124.
Rowena Spence, Gabriele
Gerlach, Christian Lawrence, Carl Smith. 2008. The behaviour and ecology of thezebrafish, Danio rerio. Biological Reviews, 83(1) :13-34
Robin E. Graber, Madhavi Senagolage, Elizabeth
Ross, Anne E. Houde and Kimberly A. Hughes. 2015. Mate Preference for NovelPhenotypes: A Fresh Face Matters. Ethology, 121(1):17-2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